吃飽之后,就追求吃得好了,未來農產品,自是呼應著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要吃得營養(yǎng)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實現(xiàn)著營養(yǎng)化、功能化的升級換代。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富硒米,富硒茶,富硒蘋果,富硒大蒜,富硒螺旋藻,富硒蟲草,熙熙攘攘,都為硒來。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都急于披上硒的馬甲,只要成為“硒缺資源”,頓時身價倍增,錢途盡在“硒望”的田野上。
按照硒的來源,可以分為地源硒富硒食品,就是靠山吃山,種植地占盡了天時地利和人和,不用操心,天然就長出來的富硒食品,一句話,土壤含硒,農作物自然含硒了;外源硒富硒食品,就是愚公移山,在人工干預下長出來的富硒食品,一句話,土壤不含硒,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生出來硒。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比如市面上最常見的富硒大米就分兩派,自然派就是當地土壤含硒量豐富,生產出來的水稻自然含硒。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人工派就是抓緊水稻抽穗到灌漿期的時機,選擇晴朗時日,一早一晚用噴霧器在水稻葉面噴灑富硒制劑,水稻吸收后進行生物轉化,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貯存在水稻中。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不過時至今日,什么叫富硒,是一個含混的概念,沒有國家標準給個具體的界定,這也是富硒食品的尷尬。
不過,因為硒補多了是不得了的,高硒是不行的,富硒自己看著辦。
這些硒農作物,是利用硒的葉面噴灑,以及移栽時硒沾根,讓無機硒酸鹽適時適量地導入植物體內,待植物吸收硒后,會在植物體內轉化成硒蛋白,形成富硒的莖葉和籽實等農產品。
另外一類硒農產品,富硒雞蛋,富硒牛奶、富硒鴨子,富硒豬肉等等,是把富硒農產品為飼料,養(yǎng)殖出來的富硒的農產品。大閘蟹都富硒了,不富硒不好意思出來混。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硒”確實是個好東西,用得合理,不僅人吃了好,農作物和畜禽本身也受益,可以達到既好吃又好看,既營養(yǎng)又保健,既少病又高產的效果。
當然,功能農業(yè)的基礎是綠色農業(yè),富硒農產品的基礎是綠色,然后再說含硒量的穩(wěn)定性和精準性。
人工生產富硒食品,要注意的問題不少,富硒肥劑前補為主,后補為輔,采收前20天禁止葉面使用,7天內不能飼喂動物。分期分批采收的瓜、果、茶等植物以根施為主。也就是葉面噴灑和移栽時沾根兩種方式。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天然的也要對土壤中硒背景值了如指掌,對農作物的吸收利用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少了,不至于多了,在合適的區(qū)間內恰恰好。
目前市場銷售的富硒食品的問題有一堆,忽悠多,實干少,一窩蜂快要糟蹋了富硒這個詞。包裝標簽上,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這個不能打馬虎眼。人工也未必不好,因為可控。另外就是這些琳瑯滿目的富硒食品,大多沒有標注產品硒含量數值,或者只在產品介紹中支支吾吾,這是不應該的,到底是含硒,還是富硒,還是高硒了,這都沒說清楚,消費者如何判斷自己該吃多少?
那些富硒農產品,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跟風瞎種消費者已經聰明起來了,不會為富硒兩個字就大方掏銀子,功能農業(yè)代表的硒農產品,還必須是精準農業(yè)的典范。